在葵花籽油的生产中,热榨和冷榨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工艺。冷榨是指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(通常低于60°C)对葵花籽进行压榨。这种方法可以更好地保留葵花籽的天然营养成分和风味,从而获得颜色更浅、口感更柔和的油。例如,冷榨葵花籽油通常带有淡淡的坚果香味,深受追求天然健康食品的消费者的青睐。
另一方面,热榨需要将葵花籽加热到更高的温度,通常在100-120°C之间。这个过程可以更有效地分解种子的细胞壁,从而提高出油率。然而,高温可能会导致一些营养成分的损失,并使油的颜色变深。热榨油通常具有更浓郁、更醇厚的风味。
热榨技术高出油率的关键在于其高温处理。当葵花籽被加热到合适的温度范围时,籽粒中的油脂流动性更强,细胞壁被破坏,使得油脂在压榨过程中更容易流出。据行业数据显示,热榨出油率可达40-45%,而冷榨出油率一般在30-35%左右。
热榨除了出油率高之外,还能提高生产效率。高温处理缩短了压榨时间。对于商业榨油企业来说,采用热榨技术的生产线每小时可加工葵花籽约1-2吨,而同等设备条件下,冷榨生产线每小时只能加工葵花籽约0.5-1吨。
在商业化生产中,产量和品质都是重要的指标。为了平衡这两个方面,企业可以采取“两步走”的策略。首先,对大部分原料采用热榨技术,以确保较高的总出油率。然后,对一小部分原料采用冷榨技术,以生产出高质量的油。
例如,一个榨油厂可以把70%-80%的葵花籽用于热榨,20%-30%用于冷榨,热榨后的葵花籽油可以用于一般食品加工或以正常价格出售,而冷榨后的葵花籽油可以定位为高端产品,以溢价出售。
某地区一家葵花籽油生产企业之前面临生产效率低、供应不足的问题,改用热榨技术后,情况明显改善,原来日产量在10吨左右,使用热榨技术后,日产量提高到15—18吨,增幅达50—80%。
成本方面,虽然热压工艺能耗较高,但产量的提升使得单位生产成本有所下降。改造前单位生产成本约为50美元/吨,改造后降至40美元/吨左右。这不仅提高了公司的盈利能力,也增强了公司的市场竞争力。
在大规模商业化生产中,热榨工艺优势明显;冷榨工艺产量低、生产成本高,更适合小规模生产或高端细分产品;而热榨工艺出油率高、生产效率高,能够满足大规模市场需求。
对于一个年产量万吨以上的大型榨油企业来说,如果采用冷榨技术,需要大量的生产线,生产周期较长;而采用热榨技术,企业可以用更少的生产线、更短的周期达到同样的产量,大大节省了生产空间和时间成本。
技术 | 石油产量 | 生产效率 | 适应性 |
---|---|---|---|
热压 | 40 - 45% | 每小时1-2吨 | 规模化生产 |
冷压 | 30 - 35% | 每小时0.5-1吨 | 小规模或高端生产 |
企业在选择热榨设备还是冷榨设备时,首先应明确自身的生产目标。如果目标是满足大规模的市场需求,并追求较高的生产效率,则热榨设备是更佳的选择。如果目标是生产高品质、高端的油品,则应考虑冷榨设备。
操作技巧方面,对于热榨设备,需要严格控制加热温度。过热会导致更多营养成分的损失,影响油品品质。建议温度保持在100-120℃之间。对于冷榨设备,需要确保原料的清洁度,避免杂质影响冷榨油的风味。
您还在犹豫选择哪种榨油技术吗?点击此处获取更多专业建议和定制解决方案!